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重磅推出: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二)

作者:网站管理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日期:2019/9/26 9:04:36 人气:429 标签:

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科学指引下,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走向繁荣兴盛。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跟着新中国成长脚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留下了一抹抹璀璨的星光,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记忆。

      今天继续刊登《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二),敬请关注。

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广播体操》

1951-12-01

中华民族经过百年屈辱、战乱,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 1951年12 月1日开始,各地广播电台也陆续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迄今为止,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

12、吉林九台县农村有线广播站

正式播音,创出“九台经验”

1952-04-01

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吉林省九台县广播站正式开始播音。1952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九台县农村有线广播站的经验被介绍。1955年,时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同志来到九台进行调研,并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的署名文章。九台县广播站成为我国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的典型,“它给各县有线广播站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各县有线广播应该从城镇伸展到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到1956年,“九台经验”成为当时推进中国农村有线广播的一种主要模式。

13、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

“先中央,后地方;先对国外广播,

后对国内广播”的发展规划

1952-12-01

1952 年 12 月 1 日至 11 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方针性问题 :国内广播网的建设,采取先中央台、后地方台,先对国外广播、后对国内广播的方针,即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的方针。

14、全国产化的“红星牌”收音机投放市场,

解决了国内听众的广播收听困难问题

1953年,我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研制成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仅有的几个无线电厂由于战争的原因破旧不堪。1952年,国家决定在南京无线电厂开辟一条全国产化收音机生产线,以此带动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次年,“红星牌”收音机研发成功并投放市场,解决了国内听众的广播收听困难问题。

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对台湾广播

1954-08-1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是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创办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为台湾广播事业都做出过悉心指导。1954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调令,从华东、西南、东北、河北等地调来20多位编播人员组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8月15日,对台湾广播顺利开播,成为在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往来隔绝时期唯一能够传入台湾岛内的大陆传媒。2003年中央台对台湾广播全面改版,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之声,中华之声为新闻综合频率,神州之声为方言、文艺频率。

1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

节目热播

1956-09-04

《小喇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9月4日开始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开办的教育类栏目。《小喇叭》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采用丰富、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迪和引导,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得到知识的浇灌和美的熏陶,人民广播也因为有了《小喇叭》节目而活泼可爱。1960年初,《小喇叭》节目里增设了木偶人物“小叮当”,由它主持节目的信箱板块,每周日与“邮递员”(播音员扮演)共同“送信”“收信”,以谈话的方式满足小听众的要求。“小叮当”非常受小朋友们的欢迎,“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我给《小喇叭》开信箱,叮当叮当叮叮当,我给《小喇叭》开信箱!”不少孩子、大人和家庭,听到“小叮当”的歌声都备感亲切。《小喇叭》节目和“小叮当”的声音,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给许多家庭送去了知识和欢乐。在电视并不普及的年代,《小喇叭》的作用非凡。曾经连续广播过《西游记》《老革命家小时候的故事》《高玉宝的故事》《魔方大厦》等长篇故事,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郑渊洁的作品也曾经在这档节目中播出过。早期的《小喇叭》节目荟萃了当时中国最精英的少儿节目播音员,如“故事爷爷”孙敬修先生、孙敬修的学生曹灿和“故事阿姨”后来变为“故事奶奶”的康瑛女士,他们精湛的播讲艺术吸引了一代代的儿童听众,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1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

《长篇小说连播》节目

1958-0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58年5月正式开播了《长篇小说连播》节目,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播出了《林海雪原》《苦菜花》《敌后武工队》《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红日》等长篇小说。1962年节目从编到播都开始向评书学习,走向民族化。按照这一要求,先后录播了《赤胆忠心》《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焦裕禄》《欧阳海之歌》等新评书,受到听众喜爱。“文革”初期,节目一度停播,直到1974年才恢复播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节目有了新发展和创新,从单说发展到加唱加音响效果,从一个人播发展到两个人对播和配乐广播等。《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凯旋在子夜》等著名的长篇小说几乎都在节目中播出过。

18、中央广播大楼建成,

广播事业走向正规化

1958-09

从延安一路走来的人民广播事业,因1958年9月中央广播大楼的建成、编播条件的改善,而踏上正规化的新征程。

19、北京广播学院成立

1959-09

1954年3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开办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广播学院。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北京广播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视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骨干,被誉为广播电视人才的摇篮。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截至2018年10月,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 、5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20、成功转播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体育节目解说员走红

1961-04

1961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在北京成功转播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体育解说员张之在现场做实况转播,此后体育节目解说在广播电视中受到欢迎,张之、宋世雄等成为人们熟悉的名字。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实况转播,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动员,也是显示国内民族团结和国家经济潜力的一次重大国际宣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1、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

广播文学节目《阅读和欣赏》

1961-05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文学节目非常少,播出时间也不固定。1950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故事讲述》栏目,主要播送一些民间故事和童话寓言;1954年8月,改为《讲故事》节目,广播过《铜墙铁壁》《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故事作品。1955年7月,又增办了《文学书籍》和《最近文艺刊物》栏目,选播新出版的一些优秀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高玉宝的《高玉宝》、周立波的《铁水奔流》等。1961年5月,创办了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阅读和欣赏》节目,向听众介绍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以提高听众的阅读和欣赏能力,被听众称为“不见面的文学老师”。节目极高的艺术性、典藏性让听众难以割舍。《阅读和欣赏》有“三名”:名人、名作,名播音员。叶圣陶、臧克家等名家的美文让人难以忘怀,夏青、方明等播音员的声音让人陶醉。多年来,节目已经向听众播讲了500余篇作品,普及了大量的文学知识。2008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编的《阅读和欣赏》系列书籍正式与喜爱它的听众见面。

22、广播主题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

引发强烈反响

1963-02

1963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解放军生活》节目和少儿节目中连续报道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雷锋日记内容和歌颂雷锋的歌曲。1963年2月22日,毛主席为《中国青年》杂志社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3月5日新华社发通稿,题词在首都各报同时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随之掀起了宣传学习雷锋的高潮,3月5日、6日、10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宣传学习雷锋的内容,包括雷锋同志生前讲话录音、雷锋生前战友回忆雷锋的讲话录音以及全国各界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报道。3月10日的《星期演讲会》节目和次日的《解放军生活》节目延长节目时间,开办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专题。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并在全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23、广播新闻公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10-16

1955年初,中国开始创建核工业。当时,毛泽东同志说:“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某地,强光闪耀,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它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晚8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发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及党中央、国务院给参加核试验有关人员的贺电,在国内、国际引发巨大反响。

24、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题词:

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

世界人民服务

1965-09-05

1965年9月5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迎来了创建 20 周年纪念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在抗日战争中一度中断,1945年9月恢复播出,新中国成立后曾以9月5日作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纪念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彭真、陆定一出席会议,陆定一在会上发表讲话。最令广播电视工作者备受鼓舞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题词祝贺。毛泽东的题词是:“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2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6-02-08

1964年,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不幸逝世。196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焦裕禄同志革命烈士称号。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还配发了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2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播送了这一长篇通讯。在录制这篇稿子时,还没念到一半齐越已泣不成声。录音一次次中断,最后,齐越终于念完了最后一句:“焦裕禄……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中”。

26、广播新闻公报:《我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04-25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命名为“东方红— 1”号。4 月25日21点,收音机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同志们,现在报告大家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现在全文广播……”卫星发射成功的公报播放完后,又播出了从卫星上发回来的《东方红》乐曲和卫星遥测讯号。此后,中央又下达了新的播出任务:增加播出卫星飞行经过的地点和时间。4月27日20点01分,卫星将飞经北京上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7日12点开始,每小时预告一次,到半小时、15分钟、10分钟、5分钟预告一次,如此密集地预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上是少有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记者现场采访,21点28分播出了观看卫星的动人情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广播公报、乐曲、遥测讯号长达15天。

27、北京广播电台更名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78-04-18

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中央决定自 1978年4月18日起,将对国外播出的北京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了让外国听众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外外语广播仍延用原呼号,直到 1987年,对外外语呼号与中文名接轨,英文为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缩写为 CRI。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始于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日语广播,1950年4月10日改称“北京广播电台”。

28、广播报道、宣讲《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理论文章

1978-05-11

      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公开刊发为标志,开始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党中央多位领导同志如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的支持下,从5月至11月,大批理论工作者和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负责人发表讲话或撰写文章,使这场讨论迅速扩展成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次大讨论,从理论上、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理论和“两个凡是”的禁区,开始从多年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对于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上的拨乱反正,产生了积极作用,为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出,11日《光明日报》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公开发表全文,新华社和当天即向全国转发,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又予以全文转载,掀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热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对此予以报道,并开辟讲座(共13讲)节目,给予宣讲,为冲破当时思想束缚开启思想解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了力。

29、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改革开放

新时期第一个广播广告

1979-03-05

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响起了全国广播恢复商业广告的第一声,播出了一条上海家用化学用品厂“春蕾药性发乳”的广告,并正式恢复了电台广告组。据广告部初创者之一宋洪仁回忆,这条广告播出后,春蕾药性发乳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电台不断接到听众来信来电,询问发乳何时何地再能够买到。从那之后,上海广播广告人一路敢为人先,创造了诸多辉煌历史。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从此揭开了中国广播广告的新篇章。

30、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提

广播要“自己走路”

1980-10-07

1980年10月7日,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遵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精神,会议总结了建国30年来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经验,讨论和明确了广播电视的性质、新时期广播电视的宣传方针、任务和奋斗目标。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广播宣传工作要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长处。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