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重磅推出: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一)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日期:2019/9/25 15:45:46 人气:1361 标签:

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科学指引下,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走向繁荣兴盛。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跟着新中国成长脚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留下了一抹抹璀璨的星光,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记忆。

      70 年来,几代广播媒体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用声音记录新中国成长发展的轨迹,用音频反映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的瞬间——忘不了开国大典实况广播中那震撼世界的声音,忘不了第 26 届世乓赛体育转播中那激动人心的十二大板带给国人的自豪,忘不了收音机里传出的“东方红一号”在神奇太空的美妙乐曲……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小喇叭》、天天早晨报告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连接祖国大陆和台湾听众心声的《空中之友》节目……太多的难忘广播记忆,丰富和激励着我们的生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记住这 70 年间我们和广播曾拥有的美好,《中国广播》编辑部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共同推出《70 年,70 个广播记忆》策划,撷取新中国广播的 70 个高光时刻或经典案例,以此串联起广播事业 70 年走过的足迹。

     本次活动的初评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艾红红及她的研究生团队负责,在仔细梳理新中国 70 年来广播重要事件、重要节点、重要人物的基础上,以在听众中的知名度、社会或行业中影响力、对广播发展推动力量等为标准,选出178个条目,包括广播大事48项、广播人物 64 位、广播节目 66 个。复评当中,经过《中国广播》编辑部的筛选和核定,确定出 87 个条目。再由终评评委王求、张振华、赵玉明、覃信刚、欧阳宏生、吕尚彬、高贵武、申启武、艾红红、刘书峰等 10 位专家投票确定并完善,最终选出 70 个条目。

       本次评选没有任何审定排序性质,评选初衷在于与广播同仁和本刊读者一起梳理和回顾新中国广播的发展历程,重温一代代广播人的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精神,激励广播媒体人不忘初心,在新的时代继续开创广播的辉煌,在媒体融合大潮中走出广播媒体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广播》杂志微信号将连续4天刊登《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系列,敬请关注!

1、开国大典实况转播

1949-10-01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被称为新中国开国大典。从陕北转战而来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刚刚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即对开国大典广播进行了实况广播(直播),由著名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在天安门城楼主持播音,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同时转播。下午3点整,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泽东主席站在话筒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通过广播传向全国、全世界。整个实况直播持续6个半小时,晚上9点20分直播结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实况转播,在我国广播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辗转走进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定名

1949-12-0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最早前身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它揭开了人民广播事业的序幕,写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电台随党中央迁至北平,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后更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名义播出。1949年12月5日,经批准,最终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

《一万块夹板》播出

1950-02-07

     1950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制作播出了反映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此后,广播剧成为广播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类型。1955年春成立了直属中央台的文学戏剧编辑部,7月开办了《文学戏剧欣赏会》专栏,广播剧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制作数量多、水准高,题材广泛。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台广播剧制作在题材和形式上进一步开拓,1984大型系列广播剧《红楼梦》的播出,开始了将中国古典名著搬上广播剧的尝试,引起了国内戏剧文化界的关注。曹禺先生说:“我非常欣赏广播剧,我觉得广播剧最大的好处是给你有想象的空间。”


4、京津新闻工作会议提出广播

“要学会自己走路”

1950-02-27

1950年2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召开京津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广播电台应以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及文化娱乐为主。会议还提出,各地广播电台应在可能条件下对国内外重要新闻进行自己的采访工作,应有自己的新闻与评论。这次会议体现了胡乔木同志多次讲话强调的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精神,即要根据自身特点,自力更生办广播,不能成为报纸的“有声版”。这次会议对广播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广播名牌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

前身《首都报纸摘要》开播

1950-04-10

《新闻和报纸摘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有影响、听众最多的广播节目,被称为“新闻总汇”,已成为亿万干部、群众了解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该节目的最早原型是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1955年7月定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齐越、夏青、葛兰、方明、铁城、常亮、于芳等著名播音员都曾担任过节目主播,在全国新闻界享有巨大的影响力。近70年间,国内新闻行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和报纸摘要》在转型中也坚守着自己的变与不变,从最初的摘发报纸时期到自采新闻时期、录音节目时期再到当下“直播+同期声”时期,紧跟着行业整体步伐。《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各类奖项。


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

1950-05-22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蒙古语、藏语、朝鲜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节目正式播出,这是中央台开办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开办藏语广播节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以藏语广播节目为先导,中央台又先后开播了蒙古语(1950年8月15日)、朝鲜语(1956年7月6日)、维吾尔语(1956年12月10日)、壮语(1957年11月11日)广播节目。此后,全国各民族地区也先后开办了近 30 个语种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或频率。2009年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开播。


7、齐越播送的魏巍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 感动千万人

1951-04-11

1951年4月 11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作家魏巍采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在广播中以真挚饱满的感情播送了这篇文章。节目一播出,极大的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也推动了后方人民的支前活动,“最可爱的人”成为大家对志愿军最亲切的称呼。齐越深情演绎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通讯播音创作树立了典范。


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

《对少年儿童广播》

1951-05-01

1951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对少年儿童广播》节目,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少儿节目,也是后来《星星火炬》节目的前身。每天播出两次,每次30分钟,以小学生为收听对象,兼顾初中一、二年级学生。195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性《对少年儿童广播》改为五个大的专栏性节目:《星星火炬》节目和4种少儿广播杂志。作曲家李焕之为《星星火炬》创作了富有特色的开始曲。为了让节目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星星火炬》的编辑们每写一篇稿子,都要先拿到学校念给同学们听。除了教知识、讲时事,还有无数少儿歌曲都诞生在《星星火炬》中,这些歌曲在节目中教唱、传颂,经久不衰。


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

军事广播节目

1951-05-01

1951年初,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商讨如何加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电台的军事报道,决定专门设置一个《部队节目》,于当年5月1日开播。此后该节目陆续更名为《解放军生活》《人民子弟兵》《军事生活》等,1999年改名为《国防时空》至今。《国防时空》客观、及时报道最新国际军情动态、重大战役和突发事件,并对人民军队崭新风貌、国防建设成就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代表等进行了热情、生动的报道,影响和感动了无数的听众,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军事广播节目。


10、《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

节目开播

1951-05-01

《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悠久的重点新闻栏目。1951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特点,按照中央为广播宣传规定的“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的三项任务的要求,本着“自己走路”的方针,创办了《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1955年7月4日起改为《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用电波搭建了与全国人民广播电台联系合作的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向全国发布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法规、政令等,首先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播出。每次有重要新闻要披露时,中央领导同志总是批示:“今晚广播,明日见报。”节目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为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科学文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节目最大特色是经常抢发“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有时来不及录音,则由播音员直播。节目于1995年10月在改版中更名为《全国新闻联播》节目,延用至今。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