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技术全面赋能助力主流媒体“出圈”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8/1 14:32:20 人气:34 标签:

2023年是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第十年。站在这一时间节点,回看媒体融合这十年,媒体人感慨万千。其中,技术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最大的。以什么态度面对技术,又怎么运用技术?这类问题曾经困惑着主流媒体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为主流媒体探索运用技术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运用各类媒体技术,并收获了一些经验与启示。

1

技术赋能自主可控新型传播平台打造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技术的直接推动下,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各类移动社交应用的兴起,导致传统媒体与部分读者、观众失去联系,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下降进而导致与部分客户也失联。各家主流媒体在商业平台开设的微博、微信等账号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不仅因为其存在修改困难、发布次数受限等现实“痛点”,还因为主流媒体无论在第三方平台账号影响有多大,其用户始终不为主流媒体所掌握。

主流媒体是否应该打造自主可控的新闻客户端,曾经在业界与学界引发较大争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决心下得早,在2014年底就上线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当时受制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客户端的技术是靠采购社会化技术公司支撑的。在客户端的后续运营过程中,诸多问题就陆续暴露出来,比如,面对提出的问题、需求响应不及时,特别是外包技术人员不懂媒体业务,双方沟通成本较高、沟通效率较低,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更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验。

为此,集团顺势而为,基于“科技强媒”的战略考量,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下定决心探索一条自建核心技术团队、自研拳头技术产品、自创特色技术品牌的技术创新之路。在日常的技术探索实践中,技术团队每天与内容团队在一起办公,技术团队主动了解内容,内容团队主动学习技术,双方以各自的“痛点”为导向充分交流讨论,慢慢地达到了彼此都在一定程度上“懂”对方的良好状态。技术团队围绕内容生产场景及用户需求,自主研发了系列实用的技术产品,有力支撑了新闻客户端的及时迭代。截至2023年5月,川观新闻客户端拥有7500余万的下载量,相对下载量,另外两个数据更能够反映川观新闻的发展现状:其日活跃用户在500万以上,日均用户评论在4万条以上。可见,唯有通过主动的技术运用,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才能实现与曾经失联的用户重新建立起有效的连接。

2

技术赋能融媒体内容生产全链条

川报全媒体集群利用技术全力打造“智能编辑部”,建设“智媒大脑”,以此作为建强新型传播平台的核心,从信息的生产起点到传播效果反馈整个闭环都赋予科技基因,重构信息生产场景和传播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整个媒体集群日常的信息采集能力、网络热点数据分析能力,有效助力策划、采访、编辑、审核、发布、反馈等工作。

川报全媒体集群开发的信息采集系统获得国家专利,通过这一技术工具的运营,能够及时获取全网重要、热点线索。川报全媒体集群充分发挥积累了多年的党报知识库优势,开发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云眼”智能审校系统,大大提升审校效率,从多个维度降低了内容风险。另外,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开发了相关的数字内容版权存证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川报全媒体集群注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以“数据驱动增长”为理念,以用户为中心,用数据驱动AI开发、智能传播、产品迭代、用户运营、安全保护、收入增长、组织变革等,逐步建立起数据驱动文化。

3

技术赋能主流媒体正能量产品“出圈”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传播时代,正能量产品如何成功“出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产品就难以抵达用户;如果没有货真价实的信息“干货”,内容就难以入脑入心。

面对这样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困境,H5、LBS、大数据、AR/VR、SVG、网络直播、图像识别、智能写作等技术的赋能,帮助媒体人省去了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琐碎性的劳动,能够让媒体人在汪洋大海的信息洪流中获取“干货”,让媒体人有更多精力去想产品创意,增加内容的社交性、互动性、故事性。各种技术工具的有力加持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并精准适配了用户的多个信息消费场景,为用户创造沉浸式、参与式的良好体验。

四川日报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采用“采编在现场”“编审在云端”“分发全媒体”的全流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了现场采编移动传输、云端编审快速发布、流程贯通一站分发。创意互动作品《请记住这个年轻人,他叫“云贵川”》从“云贵川”故事小切口进入,打破了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的单一创作手段,充分运用手绘、实拍、动画、访谈等多种手段,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融媒体作品《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将三星堆文物原创手绘动画与最新发掘现场视频结合,数字手绘的23件三星堆文物兼容艺术性与真实性,搭配有幽默四川方言的电音神曲,让古蜀文物在互联网上“活”了、火了。这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媒体作品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技术不仅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大幅提高了这类正能量作品有效抵达用户、爆款“出圈”的传播力,帮助媒体人找到新闻工作的获得感。


4

技术赋能虚拟“数字人”上岗工作

近年来,数字人技术进入媒体人视野。与传统的特效和角色相比,数字人技术可以更加真实、生动地表现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及语音交互,用户能从中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新鲜感与美感。

川观新闻于2022年9月发布了数字人“小观”。一亮相,“小观”就以其活泼、清新、可爱的形象受到用户的欢迎。在随后的多个新闻报道中,数字人“小观”与川观新闻记者在多个场景联合出镜,实现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有效交互,赋能内容创新表达。

2022年国庆假期期间,数字人“小观”化身旅游主播,开启安逸四川的“世界之最”之旅,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在党的二十大期间,策划推出了《“小观”提问党代表》《“小观”带你云参会》两档节目,小观不仅为用户播报大会每天的主要内容,还就四川的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交通建设等方面话题提问党代表,打破了一般会议新闻的传统形式,以年轻化、时尚化、科技化的特点,让重大主题报道轻量化抵达用户,在川观新闻客户端上吸引了大量年轻网友互动参与。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人“小观”则携手北京数字人“阿央”联合采访,以开盲盒的方式讨论热点话题,对话代表委员,带网友畅游安逸四川,虚拟人物与真实场景奇妙相遇,科技感拉满,新奇又有趣。不仅如此,参与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也是“小观”的日常工作。2023年元旦,数字人“小观”参与《新闻里的中国——48小时跨年直播》,在直播间与观众积极互动,发送元旦福利。世界杯期间的川观直播间、4月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活动现场,也都能看到“小观”的身影。

另外,“小观”还在客户端24小时提供不间断的智能交互服务。作为语音搜索助理,“小观”以人工智能和情景对话的形式奉上贴心的互动搜索服务。点击首页搜索框内的“小观”头像,即可唤起实时对话,用户把关心的内容、想参与的活动告诉“小观”,则可以瞬间获取相关结果。

结 语

可以预见的是,在各类技术的直接与间接推动下,传播格局将会继续加速演进。特别是随着大数据、AIGC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给主流媒体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会提供很多的发展机遇。媒体人需要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技术带给主流媒体的问题,还得依靠技术才能解决。未来被淘汰的肯定不是新闻工作这个职业,而是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闻工作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只要媒体人少一份焦虑,多一份主动去学习并利用技术的热情,不去追求“炫技”,不贪大求全,而是以务实的态度去主动学习并运用技术,让技术与信息内容实现深度融合,让技术与用户场景精准适配,让技术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主流媒体就一定会牢牢把握主动权。(作者系四川日报新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兼四川在线总编辑)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3年13期

声明:我们尊重“真实原创”,转载仅供学习交流,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