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媒体融合专家王晓红:唯有“深改”,方能“深融”

作者: 来源:广电业内 日期:2020/7/20 9:44:25 人气:29 标签: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晓红就相关话题接受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宏网的专访。王晓红认为,深度融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正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同样需要勇气和胆识。唯有“深改”,方能“深融”。

   媒体融合发展的行动南针

   中宏网记者:当前时间节点,第十四次深改会重点提出并就推动媒体融合提出若干意见,您怎么看相关意见精神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王晓红: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2020年是我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第六年,也是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

   唯有“深改”,方能“深融”

中宏网记者:结合十四次深改会的会议精神,作为一名媒体融合领域资深专家,您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怎么看?

   王晓红:当前媒体融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要敢于涉险滩、闯难关。正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同样需要勇气和胆识。唯有“深改”,方能“深融”。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发展。媒体融合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深度融合的底层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的原则要求,提出深化媒体融合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此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一方面,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调整体制机制、重组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打破不同媒体形态之间工作隔离、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全面升级和生产流程的再造。另一方面,要以全局化的思维和视角,统筹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域到县域的各类资源,走上一条集约化、全域化、规模化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最终实现“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宏伟目标。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离不开从内容到渠道、从观念到作风的全面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无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内容建设始终是主流媒体打造影响力、赢得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继续发挥主流媒体在内容资源上的优势,让优质内容更好的抵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渠道的建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规律。

   当然,有了内容、有了渠道并不意味着就有了影响力。媒介融合不仅是传播渠道的增加,更是包括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在内的全面革新。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候,当生产与传播的权力转向每个人的时候,能否将公众纳入生产与传播的环节中,能否以更具亲和力的姿态、语态与之交流,能否建立起平等互动、令人信赖的朋友关系,决定了平台的用户粘性及其影响力。进而言之,能否理解和把握这种新的沟通机制,决定了传播效力,这是构建良好融合生态的基础。

   中宏网记者:结合当前国际舆情和战疫形势,您对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有何建言?

   王晓红: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各大主流媒体迅速响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全媒体的矩阵化传播优势,扩大发声渠道,综合运用图文、H5、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种形态发布权威信息、报道抗疫实况,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在网上网下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疫情期间推出的“云监工”“慢直播”等创新报道形式,不仅在第一时间安抚了人们的焦虑情绪,更通过即时参与、即时互动的形式,构建了新的交流情境,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可以说,语态的变化折射的是观念的进步。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离不开人与技术的协同赋能。快速而多向度的技术创新与运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当AI、5G、物联网、区块链成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时候,技术贯通生活乃至思维的程度,远胜以往。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技术势必将对未来内容生产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技术赋能,既要强调技术如何为人所用,更要培养好用技术的人。到2020年底,我国即将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全覆盖,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补齐人才和技术的短板一直是其实现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此番《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融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意义深远,同时也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的传媒教育,必然要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以满足媒体深度融合对人才的期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传媒人都应树立起技术的自觉,将融合的思维融入到日常的实践中,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实现人与技术的协同赋能,还需要管理和法规的同步跟进作为保障,让主流价值引领算法,真正实现技术的善用与普惠。“新基建”为媒体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契机,体现了政府对于新技术应用的敏锐、前瞻与支持,但我们仍需要制度化监督和先进适配的管理,保障人与技术在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够高效协同。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始终不变的是媒体对责任的坚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时,做好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需求,助力社会创新,改善社会福祉,打造美好生活,这是媒体融合的目标,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

   不久前,多家主流媒体发起“为湖北拼单”活动,依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号召全社会为湖北“带货”,助力脱贫攻坚和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极大缓解了湖北农特产品滞销难题。与此同时,众多的基层媒体单位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办政风、行风监督节目,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拓宽了媒体参与舆论监督和社会治理的渠道,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来源:广电业内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