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融媒体中心:先融入,再融合!

作者:网站管理 来源:广电业内 日期:2019/12/30 10:17:34 人气:61 标签:

 地市融媒体的发展道路和县域电商的发展道路极其相似

  现在,融媒体中心对于地市媒体来说,似乎已经成了心目中的生存以及新闻信息全网发布的灵丹妙药(堪比速效救心丸),可是真实效果是那样吗?

  许多当前版的融媒体中心技术方案,整合了不同形态传播方式的媒资系统,但缺少最基本的算法推荐,也没有微信社群推广相关辅助组件,没有群友数据抓取和分析系统,其本质约等于高配版转码+一键群发,这就像自媒体人非常熟悉简煤、新媒体管家等等一键群发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将你的作品一键分发到各个不同的媒体平台上面去。

  媒体人把现在装备的融媒体中心系统当成是高配版的自媒体全平台管理系统,心态就平衡了。

  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过程像极了县域电商的政府扶持之路。各地的县域电商政府经费,最开始一般是建产业园区,然后是购买各种各样的电脑设备,接着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进入,很多培训机构推出的产品都是在城里已经淘汰了的最基础培训项目,然后找村民拉人头打考勤拿补贴,后来,折腾来折腾去,至少四五年之后,政府的经费使用才越来越精明,越来越讲求效果。现在,只有切切实实把销量成绩实实在在做出来了,才拿得到补贴。浪退尽了,才晓得站在水里的人有没有穿底裤,走到最后这步环节,政府经费才算是用得实在。

  现在,各个地方的县域融媒体正走在建系统的那一步,许多更进一些的需求,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在每个发布会上都看得到的可穿戴设备,平时就在设备库里躺着,但这个时期,来之不及的经费还就只能用于采购这些东西。路,如果还有的话,还很长。

堡垒策略与游击思维

  系统有没有用?肯定有用,但是,系统能起多大的作用?得看系统使用者的能力,所谓固若金汤的防线,从来都要看守军是谁,激战钢锯岭,激战野狐岭的故事会一再重演。

  能够简单顺畅地实现多点群发,并非坏事,它至少增加了搜索引擎的友好度,增加了让信息被各个不同平台爱好者、不同群体目击的概率。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另外一种可能也许是因为没有适应不同平台的规律,发是发了,但是,没有关注度,没有点击率,没有互动量,一路向西,找不着北,哪儿都有你,哪儿都看不到你。

  融合有两种,一种是堡垒策略,以自己为中心,修碉堡,修马其诺防线,就算是没有建成堡垒,也要建立一个桥头堡和阵地,并且有因为有了这个阵地而立下的“人在阵地在”的豪言壮语。一种是游击思维,实战打法。

  堡垒策略解决的是根据地问题。这种融合,是以我为主,我来融你,是建立起自己的传播堡垒以及圈子,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建设型融合。政府投入各级融媒体中心,最需要做能够做的就是基础建设。各省都有政府资金扶持建立起来的云平台,许多省甚至有报业和电视系统的两套省级云平台。

  云平台最重要的诉求就是建立堡垒,建立官方信息发布的高地,影响力方面,省级新闻云平台基本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它至少搭建了一个可靠信源的官方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和防伪鉴证中心。各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则起到连接县域融媒体中心与省级云平台的中枢作用。至于有没有盈利,影响力足不足似乎是次一级的目标,不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是否盈利并不是衡量一个机构成败的唯一标准。爱奇艺是全国的排名前三的视频网站,2019年Q3净亏损额高达37亿。它后面是百度,还不是政府投资。

  游击思维解决的是通道问题。把自己当成信息流通领域的环节,流量在哪里,人就在哪里。拥有大流量的平台要求什么,就去适应什么。把自己当成价值的生产者和提供者,追逐平台,追逐流量,注重在成功的商业平台平台上去进行跨平台合作,解决通道问题,这种融合,是我融入到你之中,投身于流量,向外融合,先融入再融合。

流量思维,守不住的上海堡垒还是堡垒吗?

  在重要性次序排序方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大家会把自己的网站或者自己的APP当成更重要的根本。这并非不可,但要回答一个创投界人们爱问的常识性问题,如果巨头进入这个行业,你怎么办?技术上可以实现与运营上可以办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许多产品,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仿头条界面,仿QQ,建立一套平台上能用的即时通讯工具,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谁用?

  产品是平台之根基。仅仅聚焦于新闻聚合和政务发布,前期容易得到政府认可,容易申请到一定限额的经费(从人力资源的沉积成本来看,长时间算来,收支未必真能平衡),后续发展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党媒新闻网站或者云平台在商业化运营方面有天然瓶颈,带货疑似不能做,垂直功能难于超过专业性的平台。所以,会陷入到一个死局:阵地之所在,不做不行,想做大做强,可能性小。

  如果平台的所有板块在当地都无法进入前三,固守的所谓自有平台将不会成为上海堡垒而只能够是沦陷区孤岛,上演的将还是孤军守四行仓库的抗战故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小,坚持一段时间之后,项目只能靠政府经费续命。一旦情况恶化,将面临生存危机,难以为继。一个产品或者平台如果转个弯就活不下去,生存几率还大吗?这样的产品定位结果还是会一路向西,找不着北,哪儿都有你,哪儿都看不到你,陷自己于一个相当危险的地位。

  ⑴>3=0,第一组大于三等于零,自有地方性平台VS全国性平台,竞争从一开始就是全网域的全国性的

  地市媒体智慧城市APP,并不是没有机会做好。有些智慧城市APP,在某些细分领域其实做的非常的好。

  比方说,涉及民生政务的维权平台,旅游市场板块等等,这些APP,后面有媒体背书。媒体开发的旅游产品,会有主持人随行,在安全性方面以及信价比方面可能会做得比其他有限公司好,更加可以信赖。

  那么除了飞猪,途牛等等平台以外,就这个细分领域而言,的确是有可能做到前三的位置的。可能会在当地的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如果儿孙辈的出行,更多的是由中老年当家做主,在旅游市场这一细分领域,智慧城市APP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湖南台的芒果TV走的是娱乐化路线,在这一块和所有其他云平台都不一样,后续,它通过MCN等等孵化,也能够获得其他边际收益,它的产品是娱乐化的产品。在湖南与其他省的云平台功能、职能类似的是新湖南云平台,是湖南日报旗下的平台。

  各媒体APP可以津津乐道的维权项目只能起到引流和树立权威的作用,于运营上,效力不大,旅游产品的成功根源还是在于产品,就算没有智慧城市的APP平台,媒体使用公众号或者其他的可以和用户产生交流的互动平台,一样也可以做得很好。并且,正是因为拿公信力做了背书,所以,利润率不会高。

  产品如果没有独占性,独创性,且在当地的影响力拼不进前三,将没有办法获得有效流量,最终效果等于零。

  ⑵>3=0,第二组大于三等于零,进入各大商业平台,能不能在本地占据前三的位置?

  降维,把自己降到自媒体的位置,把战壕改变为一般老百姓常上的平台。和自媒体人抢地盘,拼刺刀,能不能拼到信息流排行前三的位置。能占到,就守住了战场与阵地。不能,还是等于零。

先融入再融合

  先想融入再考虑融合,把自己的定位变更成为信息产业的生产者,会怎么样呢?

  1. 屁股决定脑袋+用脚投票,才歪打正着

  内部分工协作、职能不同,媒体由不同的板块构成,必须有一小部分人为了政务需求而献身或者牺牲。对于省级或者市级云平台的直接经办操作者来说,他们的最大产品与任务就是省级云平台,他们就是守土有责,哪怕知其难为也要为。

  但是,其他频道的生产人员要以普通的市民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看待流量。在整个媒体生态中,专业频道所处的地位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和郑国的地位,有晋国楚国这样的强邻,有自己没有办法伸展的国土空间限制。得把自己降维成为生产者,而不要动不动就有平台思维,把自己变成个修碉堡的。普通老百姓除了在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看工作人员的推送以外,一般也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或者兴趣一定要上官方云平台浏览信息,添油战法的结果还是全军覆灭。其融媒体思维,不能局限于自有平台建设者的立场。一直往前面走,不要往两边看,不久,你将会融合在蓝天里!

  把自己作为生产厂商,信息生产的逻辑就讲得通了。厂商会选择用户量最大的平台登录,会在淘宝天猫开店,建立据点(以媒体而言,这就相当于在公众号和头条上获得支撑点),然后,他也不会放弃在京东和拼多多上出现(这就相当于百家号等次一级平台,对于传统媒体的频道来说,本地的云平台其实也是这个层级甚至于更次一级的发布平台)。在每年双11等等关键时刻,如果不幸遇到了二选一的抉择,厂商也不得不选择其中之一投放,但是,在这个时期之外,他的整个矩阵都不会放弃。专业频道做平台梦比较困难,人们出于上送习惯,可能会无偿将自己的节目上传到央视频或者省级云平台,但是,人们会有多大的动机或者理由,一定要把视频产品上传到某某专业频道云平台?为什么不是上传到抖音快手呢?普通受众这么想,你也得这么想。

  2.阵地牌和流量牌组合,但前期以流量牌为主

  自建平台周期会很长,投入产出比会很低。所以想要建立一个特别大网上自有平台,困难非常大。你所自以为的所谓各种各样的阵地或者安全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出于特殊身份地位,信息可以出现在学习强国或者各个商务平台的正能量版块。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目标对象不上这些版块呢?

  除了充当信息权威鉴证防伪平台以外,融媒体中心还要能够满足老百姓其他方面的刚需,仅仅注重传统的新闻生产以及专业报道,可以拿到很高的政治分,也是必须去做的工作,但是日子会过得非常的艰难,在整体布局上,通过传统媒体阵地拿政治分,守住媒体阵地,用融媒体板块聚焦于细分的需求市场,优先考虑微信头条等成熟商业大平台,拿运营分。如果融媒体中心的职能诉求仅仅局限于政务诉求,仅仅只想将所谓的某某新闻拆条后全网发布,仅仅将平台建设成为官方信息鉴证平台,将很难拥有独特的独立的生存空间。

  三峡工程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工程,但是如果三峡没有水位落差,我们也不可能通过修建一条大坝来获得巨大的电能。对于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者来说,通过产品,创造这种落差,并在运营中,强调重要关系链、价值链的建设,将发力点更多聚焦于能够满足一小部分受众的一个个细分领域,不要天天幻想着做当地的新浪,当地的搜狐。什么都有,什么都做得呵呵,不能创造能够满足一部分用户特定需求的价值落差,不能面垂直领域的细分市场,不能在细分领域面对全国性竞争至少进入前三,不能能够通过MCN孵化以及其他能够打动部分细分人群的产品策略来撬动一部分小众人群的市场,也就不能创造落差,不能获得相应生存空间。

大决战之前,我们都是从游击队开始发展革命武装的

  媒体靠政府扶持资金续命,是一件可怕同时很可惜可耻的事情,少做平台梦,多费流量工,更多从老百性的需求从市场因素考虑融媒体的全网布局。先流量后平台,先商务平台,后自有平台,将堡垒思维和流量思路结合起来,并以流量为重,在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就应该适应这一需求的特点进行调整。

  中国革命以游击战争为始,最终解放全中国,靠的还是阵地战。所以,更好的思路是不能没有根据地但更重视外线作战,通过在各个流量平台的站位以及良好的数据表现,实现台外之台,通过外围作战来实现本土的防御,形成自己的绝对防御圈。从媒体运营者的角度来说,单纯以通道思路获得流量,似乎有些流寇思想,完全放弃根据地建设,最终会象毛泽东同志甲申三百祭中提到的男主李自成或者更早的黄巢,一直胜利一直胜利一朝灭亡。

  传统媒体不能适应传播需求,缺少专门的流量运营团队,溢出的焦虑多,对互联网人才缺乏真正的基本理解与支持。对引流及私域流量等方面的诉求,没有足够重视,有很多努力,但劲使错了方向。比起拥有所谓完美的融媒体发布矩阵来说,尊重商务平台流量,尊重旗下不多的有流量思维的人才,下大力气了解各个平台上的算法规律,注重数据营销及关系链建设,少一点莫名其妙的“自信”。

  电影《大决战》里,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林彪开动了军事天才的头脑进行了精密计算,连续向各纵队、各师下达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任务区分、基本战法和具体战术的详细指示。要求实施拦头,拖尾,夹击中间的锐利攻击,下边的部队全乱了,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时,毫不在乎地表示:“这个我不管,能找到廖耀湘就行!”,最终四野在野战中一次吃掉敌人超过10万人的精锐部队,让廖耀湘兵团遭到灭顶之灾。

  不怕乱,以乱对乱,乱中取胜,不怕伤亡,不怕疲劳,连续猛攻,横直打胜仗,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思想觉悟的自媒体,怎么了?

  先融入再融合,求四野林总,不要李德。

【来源:广电业内】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