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762626256

行业新闻

从广播听众的新身份看广播的融合发展

作者:牛存有 来源:电台工厂 日期:2019/12/16 16:32:42 人气:174 标签:

2014年的媒体融合元年到2019年媒体融合提速年,媒体融合已经整整进行了五年。五年间互联网+、移动优先、中央厨房、全媒体传播和融媒体中心成为整个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从方法论、策略、生产中枢、传播路径到平台建设实现了稳步演进和落实。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人的共识,其核心目标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群,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以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真正送达并影响受众。


媒体的受众在网络环境下转化为用户,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媒体一直在进行内容与用户建立连接的探索和尝试。从广播媒体而言,广播人一直聚焦在广播听众和广播用户的身份转换上,那么广播媒体的受众就仅有“听众”和“用户”这两个传统与网络的身份吗?11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2019年智慧媒体年会》上,深圳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丁时照先生致辞时提到:“我们媒体的受众有了新的身份”,这个新的身份就是“群众”和“屏民”。受此启发,那么“群众”和“屏民”这两个身份是否适合互联网环境的广播听众呢?广播听众是否还有新的身份呢?透过广播听众新的身份对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身份一】广播听众的“群众”身份    


广播听众的“群众”身份不是简单的大家所熟知的汉语词汇中的“群众”,而是在互联网语境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群”里,每个人都是“群”众,只不过这个“群”众与我们所熟知的群众含义不同而已,而是互联网所赋予群众这个词汇的特殊含义,而是广播媒体所处的媒体生态环境变化所赋予的特定含义。


2018 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移动网络最大社交巨头的微信截止2018年底活跃用户达10.82亿,占同期中国大陆人口数的77.6%;其中16-59周岁的人口数量达到8.9亿,意味着微信用户覆盖了全部劳动适龄人口的基础上,尚有近2亿的用户在4.98亿非劳动适龄人口中。因此,微信的社交、支付和第三方服务不仅使其成为了将许多生活建立在手机上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渗透到了并不常常使用APP的较为年长的用户群体。“加个微信吧“和“微信支付”成为了人们日常最常用的社交和消费的语言。


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而即时通信用时最长占比为14.5%,比网络视频的用时长8%。充分说明人们都通过微信建立了自己微信群和朋友圈,微信群的信息量、影响力以及活跃程度都比微信朋友圈或是微信的其他功能更出色,微信群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圈。事实上,很多人建立微信群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社交圈。

尼尔森网联2019年基础研究显示,广播听众的核心的年龄群为20-59岁占比达到84.5%,其中20-39岁的占比达到50.3%;《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手机网民中20-59岁的占比达到72.3%,其中20-39岁的达到48.3%。广播听众与互联网用户的核心人群高度重叠,微信和微信群同样也是广播听众不可或缺的社交圈,全国各地、各级别电台也在充分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建立微信群,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广播听众在网络环境下也有了自己的新身份——群众。


    【身份二】广播听众的“屏民”身份    


广播听众的“屏民”身份是“屏幕之民”的身份。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屏”的世界里。户外、街边、机场、车站的大屏,客厅、卧室、餐馆、酒店的中屏,电梯、楼宇中的挂屏,公交、地铁、出租车中的车载屏,智能移动设备的掌上小屏。“我们在全方位、全尺寸地进行屏读:大到IMAX屏幕,小到苹果的Apple Watch。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各种屏幕。屏幕将会成为我们寻找答案、寻找朋友、寻找新闻、寻找意义、寻找我们自己是谁以及能够成为谁的首选目标。____选自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著作《必然》”超过 50 亿张数字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在闪烁,每年还会生产 38亿的屏幕。随着5G商用的加速,多屏、多端的互联将“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已进入一个处处是屏幕的“屏民时代”,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屏民”

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类应用的时长占比分列二、三位,合计达到24.5%,将近四分之一,甚至超过即时通信的用时占比达十个百分点;而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音频类应用的时长占比分列四~六位。通信和社交类App的使用时段集中分布在9:00-20:00,短视频类App集中在12:00和21:00,网络新闻类App集中在8:00和22:00。广播听众的主要收听时段分别集中7:00~9:00、12:00~13:00、16:00~19:00以及20:00~22:00,而手机网民使用即时通信和社交类、短视频类和网络新闻类App的时段较为符合其闲暇休闲时间的规律,也与广播听众的主要收听时段有着极强的重复性。


《融合传媒时代短视频内容产业报告(2019)》显示,短视频紧紧锁定社会各阶层人群的目光,年龄集中在20-49岁的中青年受众。短视频用户规模前6名分别为:抖音、快手、火山、头条视频、腾讯微视、美拍。头部短视频平台资深用户数量抖音是3亿人,快手大概是1亿。无论是手机网民的核心人群还是短视频的主要用户群,与广播听众的核心群体也有着极强的重叠性。


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读屏时代,人们以户外大屏、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笔记本电脑、车载移动频、手机屏幕等屏幕获取信息。因此,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的确已经跨入了一个读屏时代,广播听众在读屏时代也有了自己的新身份——屏民。

   【启示】广播听众新身份的启示    


广播的听众在社交媒体高度发的下的“群众”身份和读屏时代的“屏民”身份,告诉我们:所谓的广播听众已经不是广播的专属听众,而是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应用于媒体,媒体的格局和生态已经产生巨变的环境下,广播只是普世大众在诸多媒体中的一个选择。


广播媒体在前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报纸、杂志、电视的竞争,其竞争的核心是介质的特性以及介质在信息传播场景中的竞争;而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则面对是展示媒体、社交媒体、社群媒体、生活媒体、终端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全面竞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媒体形态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也让许多原本不是媒体的成了媒体,媒体形态和功能不断泛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让媒体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体与某种资源捆绑的局面彻底被打破,垄断优势几乎消失殆尽,在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媒体形态不断推陈出新,同一种媒体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在不断扩展。只要能触达到规模用户的,最终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媒体。媒体的内容生产是无限的,传输是无限的,接收终端也是无限的,这些共同构成了无限丰富的媒体市场。媒体变得无限丰富了,可是,品牌主的年度广告投放预算是一定的,媒体用户的注意力也是一定的,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趋势也是必然的


广播要求生、广播要突围,广播人进行了多年大胆的尝试,建网站、入驻音频平台、建客户端、开微博微信、做活动、做小程序、开直播、上可视化、做抖音、开头条忙的不亦乐乎,其根本目的是想吸引住并拉回广播听众,但广播的生存状况未能改善反而更加艰难,究竟原因在哪?广播听众的身份变化或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启示:


广播听众的第一身份不再是听众,而是群众和屏民,听众的身份由专属身份转化为伴生身份。那么广播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应适应这种变化,针对广播听众的多重身份,针对同一节目素材,生产出适合群众和屏民消费诉求的不同展现方式和不同展现视角的多样态内容产品,采用对位的传播通路送达群众、屏民和听众,不再是将广播节目做好那么简单。

来源:电台工厂

作者:牛存有(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本文网址:http://nextradio.com.cn/xingyexinwen/1093.html